索引号:****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5-03-27 |
发文机关:**市屯****管理局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 |
标题:2025年3月2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5-03-27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3月27日-2025年3月31日(5个自然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5-****733 传真:0355-****588 电子邮箱:****@163.com
通讯地址:**市**区麟绛西大街9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公司**储配煤棚项目 | **市**区李高乡**村东北700m处 | ******公司 | **景****公司 | 该项目位于**市**区李高乡**村东北700m处,拟建储配煤棚项目。建设一座全封闭储煤棚,占地面积3920㎡。辅助工程包括办公区(建筑面积220m2)、磅房、洗车平台。购置配煤、抑尘、照明等设施。年储售煤30万吨。总投资600万元,环保投资133万元。 | 1、废气防治措施:本项目建设全封闭式储煤棚,对储煤棚内地面实施硬化并做好防渗处理,在储煤棚顶部设置覆盖全场的1套自动化固定干式喷雾抑尘装置。同时,装卸过程全部设置在该封闭式储煤棚内进行,储煤棚同时配套2台移动喷雾抑尘装置进行抑尘,储煤棚车辆进出口加设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运输道路硬化并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厂区配一台移动洒水车辅助洒水抑尘。厂区出口设洗车平台,采用封闭厢式新能源汽车运输,禁止超载。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使用国IV或电动能源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配煤机入料斗三面围挡,顶部设集气罩,配煤机落料口设集气罩,收集的废气经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0m高排气筒排放。2、废水防治措施:洗车废水经沉淀后循环利用,不外排。初期雨水经导流渠收集至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后,回用于堆场洒水抑尘。储煤棚淋控水经库内四周集水槽收集后进入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堆场洒水。生活污水排入厂区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3、固废防治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各类沉淀池沉渣定期清理,掺入原料煤再利用。除尘灰收集后回用于生产。设备保养维修产生的废矿物油及废油桶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贮存库,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4、噪声防治措施:各类产噪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厂房隔声、定期维护、基础减震等降噪措施。 |
2 | 年产3万吨塑料管 | **省****工业园区内 | 山****公司 | ******公司 | 该项目位于**省****工业园区内,拟建年产3万吨塑料管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购置并安装聚乙烯管线5条,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线2条,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线3条,聚乙保温复合管线2条,聚乙烯3PE复合管线1条,聚丙烯管线2条,年产聚乙烯管10000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10000吨,聚丙烯管5000吨,钢丝网骨架复合管5000吨,项目占地32000m2,总投资3000万,环保投资250万元。 | 1、废气防治措施:北厂房各生产线熔融挤出工序上方分别设集气罩,南厂房聚乙烯保温复合管生产线复合挤出口上方设集气罩,聚乙烯3PE复合管生产线胶粘剂缠绕、PE缠绕工序出口上方设集气罩,有机废气收集后,采用1套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处理,最终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喷粉室采用密闭操作,废气通过负压收集,经滤芯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经过滤棉处理,通入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处理,最终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破碎机放置于密闭房间,并安装换气设施,定时通风换气。抛丸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经密闭管道收集后,进入抛丸机自带的除尘器处理,最终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2、废水防治措施:冷却循环水循环使用,定期补水,冷却循环水池定期排水,回用于厂区洒水。****园区污水管网,最****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3、固废防治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切割工序产生的废边角料及不合格品集中收集后统一外售给回收造粒企业综合利用。抛丸工序除尘灰集中收集后统一外售。喷粉工序除尘灰收集后全部回用于喷粉工序。抛丸工序产生的废钢丸收集后外售处理。原辅材料产生的废包装袋,集中收集****公司进行综合利用。废黑白料桶、废机油、废机油桶、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4、噪声防治措施:各类产噪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合理布局、定期维护、基础减振、封闭隔声等降噪措施。 |